第一章 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兴安盟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2006-2020)期间,兴安盟基础测绘工作秉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民生的宗旨,紧紧围绕盟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测绘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地理信息资源愈加丰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取得的各类基础测绘成果已广泛应用于规划、自然资源、交通和住建等各个部门,为全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信息支撑保障。
第一节 发展成效
——进一步完善基础测绘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测绘项目备案、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标志巡查等制度。指导企业完成测绘成果资料档案保密工作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测绘与地理信息体系建设,日常行业管理,走访测绘资质单位,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测绘推进力度。
现代基准体系初具规模。优化完善兴安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完成22个基准站向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升级改造;完成170个GPS C级大地控制点测量,为各行业多领域提供及时、有效、精准的平面空间位置服务;完成三等水准测量1950千米,为各行业多领域提供高精度高程基准服务。
——进一步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定期获取影像,实现全盟范围内优于2米航天遥感影像每年一更新;基本比例尺1:10000地形图覆盖面积40202平方千米,占全盟面积的76%;完成乌兰浩特市城区范围内81平方千米基本比例尺1:500地形图;完成兴安盟六个旗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区实景三维模型面积为250平方千米,兴安盟5.5万平方千米全域仿真三维模型,并且已完成三维平台web端的数据发布,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相关数据浏览、查询、统计和资源共享,打造出具有全要素、可视化的三维场景,为政府决策和管理提供相应技术支撑。
——进一步提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积极开展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更新维护,开展数据处理与入库:1:1000比例尺地形数据、1:50000或更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航空影像数据库、卫星影像数据获取及数据库建设、传输网络体系建设、“数字兴安”建设等。
——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基本完成全盟城市综合地下管网探测,进一步提高了全盟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测量标志管护制度,建立健全测量标志保护长效机制,高标准完成永久性测量标志点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测量标志管护有力有效。
第二节 主要挑战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应需求仍然存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从覆盖率、现势性上都无法满足政府精细管理和高效服务的迫切需求;全盟遥感影像亟须提高分辨率和缩短获取周期;需创新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更新手段,道路、水系、地名等核心要素应实现定期更新。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仍需提升。基础测绘为自然资源管理服务存在短板,与自然资源管理没有有效衔接,测绘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还需提高,服务的内容和手段需要创新。要充分利用测绘新技术,转变基础测绘成果生产模式、形式,发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为兴安盟各行各业多领域提供及时、有效、优质的基础测绘保障服务。
——基础测绘统筹发展亟待加强。地上地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兴安盟委、盟行署和林草、农牧、交通、水利、生态、民政、应急、大数据等部门业务协调发展有待加强,数据开放和共建共享机制需进一步完善,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
——测绘科技创新能力仍需提升。科技创新体制和发展环境不够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型、领军型人才短缺,缺乏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应继续健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体系,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继续完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第二章 发展趋势和需求分析
第一节 发展趋势
“十四五”是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部署。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建设数字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军民融合发展等目标提供基础测绘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支撑,基础测绘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支撑。
——自治区自然资源工作目标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点,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兴安盟自然资源工作目标要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索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约束和用途管制,实施生态空间、农牧业空间、城镇空间分类管控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形成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机构改革赋予测绘地理信息新使命: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兴安盟成立统一行使自然资源管理职能的自然资源行政管理机构,并将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职能统一归并到自然资源行政管理体系。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正从向全社会提供普适性服务转化为重点支撑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同时保障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上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范畴更加广泛,服务对象和目标更具体、更明确。立足新起点,全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需要从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新机构背景下赋予基础测绘工作的使命和担当,为更好统筹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全面完整、现势性强、精细度高的地理信息资源和技术保障。
——高新技术赋予测绘地理信息新动能: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布局日益完善,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飞速发展,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相关高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地理信息产品从单一孤立正在向泛在化地理信息大数据演进,必将催生出更多新产品、新服务,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群众生活提供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需要抓住技术协同融合发展重大机遇,做好技术革新,推动实现测绘地理信息自身跨越式发展。
第二节 需求分析
《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兴安盟“十四五”发展的总纲,《兴安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兴安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和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基础测绘规划以《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以《兴安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基础,结合兴安盟实际需求分析如下:
——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基础测绘的需求。落实生态优先要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强化环境污染综合防控。需建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数据全覆盖,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和实景三维系统,并定期更新。
——新型城镇体系格局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以高标准要求统筹中心城市一体化建设,对城市空间、公共服务、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进行统筹布局。对基础较好且特色突出的乡镇,按照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标准,打造一批休闲宜居型、生态旅游型、民族文化型、健康养生型特色小镇和产业新城。建立联动互促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城乡品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旗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和点状开发城镇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覆盖,建立实景三维系统,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每年更新一次。
——兴安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对基础测绘的需求。统筹协调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关系,落实国家与自治区的战略要求,推动生态空间、农牧空间与城镇空间和谐共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完善区域协调格局、筑牢安全韧性生态保护空间、构建绿色现代农牧业发展空间、塑造多元宜居城乡发展空间、彰显地方特色空间。围绕兴安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分区管控等格局,建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推动基础地理数据联动更新,丰富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提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形成保障型、服务型、开放型基础测绘新格局。
——自然资源管理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依法履行“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展,思维进一步转变,需建立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支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获取和更新,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在我盟自然资源管理、重大战略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保障能力。
——兴安盟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对基础测绘的需求。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巩固脱贫攻坚及乡村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公共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都需要统一的、覆盖全盟的、高精度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及时、多元、高分辨率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源,覆盖全、更新快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直观、精确的地图展示,种类全、质量优的地理信息成果,高效、快速、常态化的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和联通自治区、旗县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为兴安盟重大战略、重大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服务。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认真履行自然资源管理职责,以《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统领,以《兴安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基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加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提升测绘管理能力,支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更加亮丽提供测绘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需求引领、支撑发展。准确把握新时期兴安盟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管理需求,保障重点、兼顾储备,创新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提高地理信息供给能力,实现按需测绘、精准服务。全面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优质服务和支撑保障能力。
——统筹建设、共建共享。将基础测绘放在自然资源整体业务布局中统一谋划、部门协作、加强规划、计划管理,避免重复建设。搭建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生产单位和应用单位之间有关基础测绘地理信息获取、生产、提供、利用、维护的良性循环和共享共用机制,促进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的全链条衔接和共建共享,提升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水平。
——积极创新、深化应用。积极谋划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模式、技术体系、服务方式等,推进业务转型和机制改革,完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测绘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依法履职、加强管理。依法实行基础测绘分级管理要求,履行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职责,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产、使用、质量、保密等方面的监管,保障测绘地理信息安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基础测绘“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加快建设新型测绘体系,提升测绘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能力,在三维地理实景建设、服务数字化改革和支撑自然资源业务管理等领域形成重大标志性成果。
到2025年,形成支撑国土空间布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和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测绘管理体制机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步建成,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供需矛盾基本解决,与其他行业形成互为支撑、有机结合、协同发展新格局。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更完善。对部分不支持北斗三代定位的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进行改造升级,对网络信号薄弱地区进行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网络覆盖全盟,精度进一步提高,形成统一、协同、高效的服务网络,能够为兴安盟各行业提供快速、精准、有效地测绘基准保障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初步建成。建立完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机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测绘保障体系。探索传统按尺度分级测绘向按实体属性测绘模式转变。
——地理信息资源供给能力更强。高精度、高频率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成,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兴安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不断优化,应急测绘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按需、灵活、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模式逐步形成。
——基础测绘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新科研成果引进、吸收、转化和自主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夯实基础信息,支撑政府决策,助力我盟高质量发展
按照《兴安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兴安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离不开快捷、精准、稳定、可靠的空间位置服务和覆盖全、现势性强、种类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体现在:
一、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
——优化兴安盟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继续开展兴安盟大地基准、高程基准建设,协助区级完成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维护工作;按要求完成测量标志维护工作。
——开展乌兰浩特市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可以改变传统高程测量工作模式,满足1:10000、1:5000甚至更大比例尺测图的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兴安、数字区域等建设,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兴安盟中心城区(乌兰浩特)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促进测绘基准统一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满足兴安盟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进行大比例尺精准测绘的需要,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共享使用。
专 栏 一
|
项目名称: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
建设内容:(1)兴安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维护;(2)乌兰浩特市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3)建立兴安盟中心城区(乌兰浩特)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4)进行测量标志普查维护。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740.5万元
|
二、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
“十四五”时期,实现兴安盟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全覆盖,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全覆盖以及重点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探索传统按尺度分级测绘向按实体属性测绘模式转变 。
——开展兴安盟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任务,协助自治区填补兴安盟14950平方千米基础地理信息空白区,利用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现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和已有1: 10000比例尺或更高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全盟地形地貌数据全覆盖的数字线画图(DLG)。
专 栏 二
|
项目名称:基础地理信息空白区测绘
建设内容:协助自治区填补14950平方千米范围的1:1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空白区。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888.8万元
|
——开展兴安盟旗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和点状开发城镇1:1000基本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全覆盖,面积为385.2平方千米。建立实景三维系统,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专 栏 三
|
项目名称:1:1000基本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全覆盖
建设内容:开展兴安盟旗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和点状开发城镇1:1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全覆盖。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1068.7万元
|
——开展兴安盟(旗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范围内倾斜影像数据,影像分辨率优于0.05米,面积为350平方千米。建立实景三维系统,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旗县市政府所在地每年更新一次,乡镇政府所在地两年更新一次。
专 栏 四
|
项目名称:倾斜影像数据获取
建设内容:开展兴安盟(旗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范围内倾斜影像数据,影像分辨率优于0.05米。旗县市政府所在地每年更新一次,乡镇政府所在地两年更新一次。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775万元
|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
“十四五”时期,按照国家、自治区分级要求,更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切实为兴安盟委、盟行署、各委办局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旗县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成果管理体系,并按照分级要求每年更新本行政区域内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要充分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服务于当地智慧社会建设。
专 栏 五
|
项目名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
建设内容: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更新工作。切实为兴安盟委、盟行署、各委办局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优质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150万元
|
第二节 促进融合共享,服务重大战略,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础测绘作为自然资源管理整体业务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修复、用途管制、确权登记、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矿产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综合执法及国土空间规划等业务提供科学、权威、精准的基础底图,更精细、更立体、更直观的实景三维,能大力提高支撑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体现在:
一、“实景三维兴安盟”建设
“十四五”时期,开展“实景三维兴安盟”建设任务,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资料、技术储备和人力装备等优势,以“重点地区高精度全覆盖,优先建设;其他地区陆续建设”的策略,集成基础测绘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天地图、地理实体时空数据、三维模型、倾斜影像、街景、地下空间及管线数据、建筑信息模型等,实现“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建设;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智慧城市和公众需求,搭建“实景三维兴安盟”信息平台,实现面向专业用户和公众用户,基于政务网和互联网,适用于手机、平板和电脑的三维浏览、查询、分析系统 ,立体展现地形地貌,为自然资源业务提供数据支撑与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展示,丰富基础地理信息展现方式,提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兴安盟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
专 栏 六
|
项目名称:“实景三维兴安盟”建设
建设内容: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基础资料、技术储备和人力装备等优势集成基础测绘成果、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天地图、地理实体时空数据、三维模型、倾斜影像、街景、地下空间及管线数据、建筑信息模型等,实现“地上地下、水上水下”一体化数据建设。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600万元
|
二、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产品服务
“十四五”时期,建立兴安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应用技术中心,统筹兴安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负责数据处理加工、分发提供、应用服务、技术研发等工作,满足盟委、盟行署及各行业多领域需求,支撑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以应用为核心,以服务为导向,建成从接收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数据需求统筹、数据综合管理、影像产品生产、解译产品生产、数据服务发布到应用服务的全链路卫星应用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卫星遥感资源在兴安盟林草、水利、农牧业、环保、气象、测绘等各行业的应用。
专 栏 七
|
项目名称: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产品服务
建设内容:统筹兴安盟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负责数据处理加工、分发提供、应用服务、技术研发等工作。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700万元
|
第三节 强化公益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测绘成果应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服务百姓生活,在日常出行、文化传播、三农发展等方面发挥地理位置服务等应用支撑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成就上有更多的获得感,促进人民幸福感、安全感同步提升。体现在:
一、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
“十四五”时期,构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配的应急测绘管理机制,建成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进行测绘保障和按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盟行署要求的其他应急测绘保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工作格局。继续做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应急方案,完成年度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目标;维护现有应急设备和系统,每年开展应急演练,实现与相关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平时生产、战时保障的目标。
专 栏 八
|
项目名称: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内容:继续做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应急方案,完成年度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目标;维护现有应急设备和系统,每年开展应急演练。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100万元
|
二、公共地图服务
“十四五”时期,构建多样化的公共地图产品体系,创新地图产品的形式和服务方式,提高成果适用性。切实为兴安盟文化建设、旅游发展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便捷、及时的公共地图与公共信息服务。
专 栏 九
|
项目名称:公共地图服务
建设内容:开展公共地图服务项目,切实为兴安盟文化建设、旅游发展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便捷、及时的公共地图与公共信息服务。
建设周期:2021—2025年
经费投入:120万元
|
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任务指标
序号
|
项目
|
指标名称
|
现有成果
|
2025年
|
属性
|
1
|
兴安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与维护
|
基准站(座)
|
22座
|
29座
|
约束性
|
2
|
乌兰浩特市高精度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
|
乌兰浩特市范围内
|
——
|
乌兰浩特市范围内精度优于0.01米
|
预期性
|
3
|
兴安盟中心城区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
乌兰浩特市范围内
|
——
|
全部完成系统建立
|
预期性
|
4
|
测量标志普查维护
|
测量标志(点)
|
170点
|
170个点
|
预期性
|
5
|
基础地理信息空白区测绘
|
测绘面积(平方千米)
|
数字地形图4.02万平方千米
|
覆盖全盟5.98万平方千米
|
约束性
|
6
|
1:1000基本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全覆盖
|
测绘面积(平方千米)
|
——
|
旗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开发边界内和点状开发城镇,面积385.2平方千米
|
预期性
|
7
|
倾斜影像数据获取
|
获取面积(平方千米)
|
——
|
旗县市、乡镇政府所在地面积350平方千米
|
预期性
|
8
|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
|
更新
|
——
|
覆盖全盟5.98万平方千米
|
约束性
|
9
|
“实景三维兴安盟”建设
|
两米网格高程模型、三维模型
|
旗县市政府所在地三维模型
|
“地上地下”一体化数据建设
|
约束性
|
10
|
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产品服务
|
数据处理分发
|
——
|
数据处理加工、分发提供、应用服务、技术研发
|
约束性
|
11
|
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
|
系统维护、应急演练
|
应急测绘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
每年开展
|
预期性
|
12
|
公共地图服务
|
开发地图产品
|
——
|
每年开展
|
预期性
|
第五章 经费预算
第一节 经费预算依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原国家测绘局2009年发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以及近些年的市场价格估算。
第二节 经费预算
“十四五”规划期间 ,围绕规划主要任务 ,兴安盟基础测绘项目拟投入约4422.4万元。具体详见附录1、2 、3:
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任务经费预算总表
序号
|
主要任务
|
总预算(万元)
|
1
|
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维护
|
740.5
|
2
|
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
|
2732.5
|
3
|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新
|
150
|
4
|
“实景三维兴安盟”建设
|
600
|
5
|
卫星遥感影像应用产品服务
|
700
|
6
|
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
|
100
|
7
|
公共地图服务
|
120
|
合计
|
5143
|
基础测绘为公益性事业,属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经费来源为政府公共财政投入。
第一节 加强全盟统筹,提高整体水平
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测绘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性工作的认识,强化基础测绘工作政府主导的责任意识,增强相关部门支持测绘工作的自觉性。将基础测绘纳入各级目标管理,建立全盟基础测绘工作统筹组织机制,保证基础测绘规划项目的稳步推进,促进全盟基础测绘工作的协调、持续、创新发展。
第二节 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经费投入
根据基础测绘工作的前期性、公益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内蒙古自治区测绘管理条例》等文件,要将基础测绘实施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基础测绘经费应实行项目管理,加强和规范经费开支,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
第三节 强化监督评估,确保实施效能
加强基础测绘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做好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项目与预算的有机衔接。建立规划的调整机制,根据全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和评估,适时对规划任务(项目)进行调整,使年度计划内容和经费使用更加合理,保证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节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测绘科技创新是推动测绘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要牢固树立“事业发展靠科技”的观念,按照“以我为主、开放协作”的原则,依托多元化创新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针对全盟基础测绘工作实际,加强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研发,加强装备升级和技术应用,促进基础测绘转型升级。
第五节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强测绘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测绘人才培养、人才使用和人才评价制度,努力营造管理、经营、科技等各类人才成长环境,加大测绘人才资源开发力度。重点强化测绘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起人才培养、引用和使用相协调的人才管理机制,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建立一支与测绘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测绘人才队伍。
第六节 加强测绘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完善测绘宣传工作机制,统筹测绘文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公开媒体、刊物、网络等,宣传重大测绘工程、测绘高新技术和测绘成果运用,扩大测绘工作知晓面;积极举办测绘成果和地图展览,开展知识竞赛,使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测绘。通过加大测绘工作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测绘工作,有关部门更加支持测绘工作,社会各界更加关心测绘工作。
第七节 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监管力度
加强政府对测绘市场监督与管理和测绘成果质量监管,健全测绘行业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经济体制要求的测绘事业基本构架体系,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第八节 提高安全策略,保障测绘生产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有关要求,结合兴安盟基础测绘工作保密现状,进一步加强测绘信息保密检查和保密教育,严格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实施网络地理信息的实时监控,采取防病毒、防黑客入侵、密码审查、灾难恢复等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地杜绝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密级数据安全,促进基础测绘成果广泛、安全地运用。
附录:1.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投资预算表(万元);
2.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任务分年度计划表;
3.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任务分年度投资预算表(万元);